肺結核複查時發現病灶擴大的情況可見於多種原因。如果患者既往確診為肺結核,並遵醫囑進行治療後出現上述檢查結果,則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所致的陳舊性病灶增大;也有可能是未及時、規律用藥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從而引起的新發病灶增大。
陳舊性病灶
藥物影響
部分抗結核藥可能會對肝臟功能造成損害,而肝細胞壞死可形成疤痕組織即鈣化點。當複查時間與上一次發病時間相隔較久時,可能就會誤認為病灶有所變化。此類情況下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即可。
纖維增生和肉芽腫形成
一般見於活動性的肺結核病變吸收不完全的情況,常會遺留有不同程度的病灶硬結、纖維增生以及肉芽腫等表現。對此需積極接受正規的抗結核治療,如聯合使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藥物。
機化的淋巴結結核
主要發生在肺門附近,可表現為區域性滲出、浸潤及增生等現象。隨著疾病的進展還可伴有支氣管擴張的表現,甚至還會形成膿腫並破潰到胸膜腔內。對於該病需要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切除病灶,術後還需要結合化學治療來預防其反覆發作。
其他
此外,還可能與腫瘤有關,但這種情況的發生機率較低。若經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為惡性腫瘤,應根據癌變的具體位置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比如化療、放療等。
新發病灶
耐藥結核
常見於初治肺結核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治療之後,複查時發現原來的病灶明顯縮小或者是消失,但是又出現了新的空洞樣病灶或者新的病灶。此時則提示可能存在耐藥結核的問題,應及時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並且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服用抗結核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孟表多(Ethambutol)、吡嗪醯胺片等。
復燃
肺結核複查時病灶擴大也可能是因為患者沒有按照要求完成全程治療,以至於結核桿菌再次活躍繁殖所引起的。針對此種情況,也需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注射用卡納黴素(Kanamycin)等。
除以上常見的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非結核分支桿菌感染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