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確診是否患有肺結核,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當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發燒、盜汗、乏力等典型症狀時,則應該高度懷疑為肺結核。
如果想要確診是否患有肺結核,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當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發燒、盜汗、乏力等典型症狀時,則應該高度懷疑為肺結核。
臨床表現
咳嗽咳痰
由於肺部受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所以會出現刺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的症狀。
發燒
若肺部存在發炎反應,則會導致身體產熱大於散熱,從而引起發燒的情況發生。
盜汗
由於夜間睡眠狀態下,自主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增多,而大量液體流失可引發低血壓、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的發生,進而表現為容易疲勞、虛弱、消瘦等症狀。
乏力
由於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及消耗增加,所以會表現出身體乏力的現象。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PPD試驗和血常規檢查,其中PPD試驗是透過注射結核毒素後觀察皮膚硬結直徑的大小來判定是否存在抗核抗體的一種檢測方法;而血常規檢查主要是為了明確是否有繼發細菌感染的情況。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和CT檢查,其中X光檢查主要顯示斑片狀陰影或邊緣模糊不清的結節狀病灶,嚴重者可見大塊融合病灶;而CT檢查則能清晰地顯示出肺部病變的具體位置、範圍以及形態特徵,對於病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其他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直觀準確地發現肺結核病灶的位置,同時還可以採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此外,淋巴細胞功能測試(LFT)也可用於輔助診斷肺結核,但該方法特異性較低,敏感性較高。
綜上所述,一旦確診為肺結核,應儘早接受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營養支援,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