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通常不進行常規的肺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光、CT等。如果發現可疑情況,則可能會進一步行肺部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診斷是否為肺結核。若懷疑存在肺結核,建議到傳染病醫院或綜合醫院傳染科就診,透過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痰培養、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以及胸部影像學檢查等相關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
體檢時通常不進行常規的肺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光、CT等。如果發現可疑情況,則可能會進一步行肺部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診斷是否為肺結核。若懷疑存在肺結核,建議到傳染病醫院或綜合醫院傳染科就診,透過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痰培養、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以及胸部影像學檢查等相關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
相關檢查
PPD試驗
又稱為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在上臂皮內注射結核毒素後7-9天觀察皮膚硬結反應,陽性表現為出現直徑大於5mm的圓形紅暈斑塊,提示可能感染過結核桿菌或接種過卡介苗(BCG)。
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
是檢測結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查出結核分枝杆菌,但不能確定分枝杆菌型別,需要與其他細菌相鑑別,如需氧菌、厭氧菌及真菌等。
痰培養
將痰液接種在培養基中,可形成結核分枝杆菌生長緩慢,形態與普通的細菌相似,因此僅能作為輔助檢查,並不能確診疾病。
影像學檢查
包括高分辨率薄層CT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兩種,對早期辨別肺部病變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能夠顯示肺部小病灶和細微結構改變,有助於臨床醫生做出正確診斷。
治療方式
肺結核患者應遵醫囑規律用藥,常用的藥物有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鏈黴素(Streptomycin)等,必要時還可使用喹諾酮類抗菌藥,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莫西沙星等。此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支援,多吃瘦肉、雞蛋、牛奶等食物補充蛋白質,促進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