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其主要透過呼吸道傳播。如果想要預防或治療肺結核,關鍵在於管理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感人群。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其主要透過呼吸道傳播。如果想要預防或治療肺結核,關鍵在於管理傳染源、控制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感人群。
管理傳染源
發現疑似患者
如果出現長期低燒、夜間盜汗、痰中帶血等可疑症狀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X光胸片和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若確診為肺結核,則應積極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抗結核藥物有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鏈黴素(Streptomycin)等。
隔離治療
對於活動性肺結核應該實行呼吸道隔離,患者的分泌物及用具也需嚴格消毒,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控制傳播途徑
PPDT陽性
PPD試驗陽性的患者通常提示體內存在結核分枝杆菌,此時需要進一步完善影像學檢查,若未發現異常,則可排除活動性肺結核的可能性,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若發現肺部病灶,則高度懷疑活動性肺結核,需要繼續完善其他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上述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
X光胸片陽性
此類患者可能患有肺結核,建議遵醫囑使用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等抗結核藥進行治療。
保護易感人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同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物質攝入,以加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免疫力。
此外,在接種卡介苗(BCG)後也可以獲得一定免疫力,降低肺結核的發生機率。如果已經患有肺結核,則需要注意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飲食上多吃牛奶、雞蛋、蘋果等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