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次接觸肺結核治療的患者而言,通常需要進行1-2周的隔離觀察,並及時告知周圍人群,以免出現感染的情況。而對於已經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則需根據病情程度決定是否可以上班或上學。
一、初次接觸肺結核治療的人群
如果之前沒有患過肺結核,在與肺結核患者接觸時應注意做好防護措施,如戴好口罩等。此外還要注意避免共用生活用品,比如毛巾、牙刷等物品,以免發生交叉感染的現象。一般在經過上述處理後,再進行1-2周的隔離觀察即可。此時患者的痰液中不存在結核桿菌,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傳染性危害,因此不需要過於擔心。
已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
普通肺結核
此類患者通常症狀較輕,僅表現為輕微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等症狀,同時遵醫囑服用利福平(Rifampin)、Isoniazid(INH)等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多數情況下不會出現傳染現象。但如果患者未按照醫生指導足療程用藥,可能會導致疾病復發而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此時則不建議上班或上學,應繼續口服藥物鞏固療效。
耐藥肺結核
由於此類患者體內的結核分枝杆菌對多種抗結核藥物呈現耐藥反應,故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後較差。雖然此類患者可能無明顯臨床表現,但其傳染性較強,應及時住院接受專科治療,必要時還需透過手術切除病灶以促進恢復。
難治肺結核
此類患者病情嚴重,常會出現咳血、盜汗、體重減輕以及全身衰竭等情況,甚至還會伴有呼吸困難的症狀。若不能積極治療,還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所以也不宜上班或上學。對此類患者應給予有效的抗結核治療,如使用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聯合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進行治療。
結核性腦膜炎
屬於較為嚴重的肺結核之一,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還會影響正常進食和說話,不利於身體健康。對此類患者也應儘早前往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治療,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靜脈輸注利福平(Rifampin)注射液、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
綜上所述,不同型別的肺結核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建議患者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從而幫助疾病的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