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肺結核是否發生耐藥可採取痰塗片抗酸染色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方法。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低燒、盜汗等症狀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
判斷肺結核是否發生耐藥可採取痰塗片抗酸染色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檢測、影像學檢查等方法。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低燒、盜汗等症狀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
實驗室檢查
痰塗片抗酸染色
將痰液經過濃集後做抗酸染色,若觀察到抗酸菌陽性,則提示可能為耐藥肺結核。
痰培養
對於排菌的初治肺結核患者而言,通常需要進行一段時間治療後再進行細菌耐藥篩查,以確定其具體用藥情況。而對於復治肺結核患者而言,一般在開始治療前就應進行痰培養,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有效的抗結核藥物進行聯合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痰培養的時間至少要達到4-6周,且連續3次以上的藥敏試驗均為同一耐藥株,則可以確診為耐藥肺結核。
影像學檢查
透過胸部X光或CT檢查,可以發現肺內病灶增多、播散,或者空洞數量增加等情況,也可以幫助臨床初步判定肺結核病情嚴重程度及有無耐藥的情況。
其他檢查
藥物敏感試驗檢測
是目前證實耐藥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也是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結核藥物的重要依據。常用的方法包括異煙肼(Isoniazid)和利福平(Rifampin)的單劑預感測、一線抗結核藥物組合的多劑量預實驗測、表型確證法等。
基因檢測
由於不同結核分枝杆菌對同一種抗結核藥物的耐藥突變可能相同,而不同的抗結核藥物導致的耐藥突變也可能相同,因此可以透過基因芯片技術檢測出同時對抗多種抗結核藥物耐藥的複合耐藥結核分枝杆菌。
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症狀,需儘快前往感染科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如結核分枝杆菌抗體測定、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等。此外,還需要遵醫囑規律服用利福平(Rifampin)等抗結核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