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既往確診為肺結核,並且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並且治癒。若再次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則可能提示肺結核出現了復發的情況。此外,還可透過影像學檢查等方法來判斷是否是肺結核復發。
症狀
咳嗽
由於肺部受到發炎刺激,可導致患者出現持續或反覆的咳嗽現象,同時還會伴有咳白色黏液痰或黃色膿性痰的症狀。
發燒
當肺結核復發時,病原體大量增殖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從而引起身體產熱增加而發生發燒的現象。
盜汗
因體內存在炎性分泌物積聚而導致夜間睡眠過程中出汗增多,常表現為在睡著的時候出汗,在醒後停止出汗,一般還伴隨體重減輕、乏力等不適症狀。
咳血
若結核桿菌侵犯支氣管黏膜血管,可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咳血情況,通常會呈鮮紅色血液噴出,或者附於痰液表面。
胸痛
若是區域性纖維組織增生、肉芽組織形成瘢痕沾黏,以及空洞病變等情況,均有可能會導致患者胸部出現疼痛感,一般以鈍痛為主。
其他
部分患者還可有食慾減退、消瘦、全身倦怠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女性月經失調或閉經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表現。
檢查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PPD試驗和T-SPOT試驗,前者屬於皮膚試驗,檢測結果陽性代表曾經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或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後者則可以檢測到患者體內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杆菌抗原成分,有助於早期診斷肺結核。
影像學檢查
包括X光檢查、CT檢查等,其中X光檢查對於顯示肺內病灶具有特徵性優勢,特別是對肺門淋巴結腫大及肺內病灶與肺門的關係觀察更有幫助。而CT檢查不僅可以瞭解肺部病變範圍大小,還可以明確是否有滲出、浸潤、實變、磨玻璃樣變,以及鈣化、結節、空洞等多種徵象。
除此之外,還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病理活檢等相關輔助檢查,綜合分析才能準確判斷是否為肺結核復發。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後再遵醫囑採取針對性處理措施。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