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可能是由於飲水過少、唾液分泌較少等生理因素導致,也有可能是乾燥症候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鼻炎或咽炎以及肺結核等病理因素引起。建議患者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並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
生理因素
如果飲水量不足或者存在口腔發炎刺激等情況,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而出現口乾的情況。此時需要注意適當增加飲水量,保持口腔溼潤,一般可以逐漸緩解。
病理因素
乾燥症候群
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與遺傳等因素有關,會導致患者的腺體外組織被大量淋巴細胞浸潤並破壞,從而影響到唾液腺和淚腺的功能,導致患者出現口乾舌燥、眼睛乾澀等症狀。通常需要遵醫囑使用普賴鬆(Prednison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藥物控制病情進展。
糖尿病
若患有糖尿病,血糖水平會升高,滲透性利尿作用會使血漿脫水,進而使人體處於缺水狀態,容易出現口渴的症狀。因此糖尿病可能會造成口乾的現象,但多數還會伴有體重減輕、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此時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二甲雙胍(Metformin)、醣祿(Acarbose)等降糖藥進行治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因身體合成過多的甲狀腺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導致身體產熱量增多,而表現為體溫稍高於正常,同時也會加快汗液蒸發,所以會出現口乾的症狀。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應用Propylthiouracil(PTU)等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
鼻炎或咽炎
當病原菌侵入鼻腔及咽喉部位後,會引起黏膜水腫、充血,且分泌物較多,水分不易排出就會感覺口比較幹。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地奈德(Budesonide)吸入氣霧劑、莫美他松糠酸酯(Mometasone furoate)噴霧劑等藥物來改善症狀。
肺結核
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常表現為咳嗽、咳痰、盜汗、乏力等症狀。此外,由於長期低燒,患者體內缺乏水分,也可導致口乾。該疾病可透過使用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等聯合用藥來進行抗結核治療。
除上述情況以外,還可能為其他原因所致,如腦供血不足等。若經常出現口乾的情況,應儘早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幫助下明確具體的原因。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