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腹痛、黃疸、發燒、嘔吐、肝指數上升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14
本文介紹了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及膽囊炎併發敗血症的診治方法。該疾病通常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重症患者可能出現黃疸。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患者可以進行抗生素治療、腹腔引流、膽囊切除術等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個人衛生,有助於預防膽囊炎的發生。

急性膽囊炎表現

急性膽囊炎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常伴有發燒,重症可出現黃疸。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應儘快就醫以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腹痛

腹痛是由於膽囊壁受到發炎刺激和水腫引起的。當膽囊發生發炎時,會導致區域性組織腫脹和疼痛。腹痛通常位於右上腹部,有時可放射至肩背部。

噁心

噁心可能是由於急性膽囊炎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系統受到刺激所致。噁心感可能出現在任何位置,但通常與進食有關。

嘔吐

嘔吐是由急性膽囊炎引發的胃腸道痙攣和不適所誘發的反射性動作。嘔吐常發生在劇烈腹痛後,且多為膽汁樣物質。

發燒

發燒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全身免疫反應。體溫上升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失調,進而出現畏寒、發燒等症狀。

黃疸

黃疸的發生是因為膽管受壓或阻塞,導致膽紅素不能正常排出體外而逆流入血。表現為皮膚和眼白部分發黃,尿液顏色加深。

針對急性膽囊炎的症狀,可以進行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膽囊狀況,也可進行血常規、肝功能測試等實驗室檢查。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片、牛磺熊去氧膽酸等利膽藥物緩解不適症狀。對於疑似急性膽囊炎的患者,應避免食用油膩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膽囊炎併發敗血症的診治

膽囊炎併發敗血症的診治可採取抗生素治療、腹腔引流、膽囊切除術、支持性治療等措施。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

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治療通常透過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選擇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的廣譜抗生素,如頭孢類、碳青黴烯類等,療程依據患者反應調整。此措施針對膽囊炎併發敗血症中的細菌感染提供治療作用;可有效控制發炎及防止擴散至全身。

腹腔引流

腹腔引流通常在手術下進行,將積液或壞死組織引出體外,以減輕壓力和促進癒合。該措施有助於緩解由膽囊炎引起的區域性化膿性感染所導致的腹膜刺激症狀;預防併發症發生。

膽囊切除術

膽囊切除術是外科手術,在麻醉下移除病變膽囊,一般採用開放式或腹腔鏡微創方式完成。該手術旨在根治膽囊炎及其可能存在的癌變風險;對於合併敗血症者,可減少病原體來源,輔助抗生素治療。

支持性治療

支持性治療包括補充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援以及疼痛管理等非特異性措施。這些措施有助於維持患者整體健康狀態,為後續治療創造良好基礎環境;對改善預後有積極影響。

在膽囊炎併發敗血症的情況下,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生命體徵和實驗室指標。術後需注意傷口護理,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增加腹內壓力,引起不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