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小便粉紅色不一定是尿毒症的表現。臨床上引起小便顏色改變的原因較多,可見於生理因素以及病理因素,如急性溶血、泌尿系統感染、腎炎、尿路結石等,均可以導致患者出現上述症狀。
生理因素
如果短時間內食用了大量紅心火龍果或者胡蘿蔔素含量較高的食物,由於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會導致大便和小便的顏色發生改變,從而表現為小便呈粉紅色的現象。此時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一般停止進食此類食物後一段時間即可恢復正常。
病理因素
急性溶血
當身體受到外傷或處於高燒環境中時,可誘發急性溶血的情況發生。此時體內大量紅血球被破壞,會釋放出大量的血紅素,並透過腎臟濾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因此會出現小便為粉紅色的症狀。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乙酸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 Acetate)、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藥物進行類固醇衝擊治療。
泌尿系統感染
若患者存在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則因發炎刺激可造成區域性黏膜組織受損出血,進而引發此現象發生。同時還會伴隨有尿頻、尿痛等症狀。確診後遵醫囑使用抗感染類藥物,例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
腎炎
主要與遺傳、自身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患病期間由於腎功能下降,可導致血液中的紅血球進入尿液中,繼而引起該情況發生。應遵照醫囑使用纈沙坦(Valsartan)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藥物進行治療。
尿路結石
若患者患有尿路結石問題,隨著結石體積不斷增大,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影響正常排尿,甚至會引起尿路阻塞,造成尿液無法及時排出,在經過氧化之後就會變為粉色。對此可透過雷射碎石術等方式進行處理。
此外,還可能是由於膀胱腫瘤所引起。對於長期反覆出現該表現的人群,建議及早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具體病因並給予針對性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個人衛生清潔,勤換洗內褲,以免加重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