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手、胳膊上長有包的現象,可能是由於水腫或營養不良導致的雙側肢體水腫,也有可能是由於淋巴結炎、丹毒等疾病因素所致。建議及時就診於腎內科等相關科室,完善相關檢查後明確具體原因。
非感染性因素
雙側肢體水腫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會出現水鈉瀦留的情況,從而引起下肢以及全身水腫的症狀。如果水腫出現在手臂部位,則會導致區域性隆起,表現為上述症狀。此時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注意避免大量飲水即可。
淋巴結炎
若存在細菌感染等情況時,可誘發淋巴結發炎反應,導致淋巴結發生增生和腫大現象,進而造成此類情況的發生。而當發炎累及到手臂部位的淋巴組織時,則會引起此現象的發生。通常可以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丹毒
通常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性疾病,當病原體侵入毛囊及其周圍組織,並迅速繁殖時,可使區域性形成瀰漫性的紅色斑及紅線如帶狀改變,且伴有灼熱感、觸痛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波及整個面部、前胸或者四肢,導致上述不適。對此應聽從醫生指導給予盤尼西林類抗生素藥物進行抗菌消炎處理,比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氨苄西林(Ampicillin)膠囊等。
其他情況
除以上常見情況外,若是患有蜂窩織炎、癤腫、血管瘤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該情況。例如蜂窩織炎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所致,會造成受累部位產生明顯的紅腫、疼痛等現象,同時還會伴隨畏寒、發燒等全身症狀。而癤腫則為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病變,常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患病期間也會表現出上述不適。針對蜂窩織炎的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給予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比如注射用西他利汀(Ceftazidime)、青黴素G(Penicillin G)等。而對於患有癤腫的患者,則需透過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
感染性因素
如果是由於丹毒等因素造成的上述症狀,還應及時就醫選擇紅外線照射等方式進行物理治療,有助於促進發炎吸收和消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