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尿毒症患者出現血鉀升高的原因包括排鉀減少、攝入增多以及代謝性因素等。如果患者的血鉀水平超過5.5mmol/L,則認為是出現了高鉀血症。
排鉀減少
腎臟功能異常
由於尿毒症的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明顯,此時近曲小管對鈉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從而導致遠曲小管及急尿管的濃縮能力降低,無法有效排出體內多餘的鉀離子,所以會出現鉀離子升高現象。
酸中毒
當身體處於酸中毒狀態時,體內的細胞外液呈偏鹼性狀態,為了維持酸鹼平衡,血液中的鉀會從細胞內移向細胞外,進而造成血鉀濃度上升的情況。
脫水
若存在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可引起尿毒症患者出現一定程度的脫水情況,而脫水則會使血鉀相對濃縮,導致血鉀升高。
利尿劑使用不當
部分尿毒症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呋塞米(Furosemide)進行治療,該藥物具有較強的利尿作用,在促進尿液排出的同時也會將體內的鉀一同排出,進而引發上述症狀。
攝入增多
如長期進食含鉀豐富的食物或靜脈補充大量葡萄糖注射液等原因,均可能導致尿毒症患者出現鉀離子攝入過多的情況,進而誘發高鉀血症。
代謝性因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有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在發生酮症酸中毒的情況下,也可表現為明顯的高鉀血症,可能與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不足有關,也可能與應用胰島素促泌劑後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相關。
其他疾病
比如合併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尿毒症患者,也容易出現高鉀血症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甲狀腺素能夠加速細胞分解,並且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而導致血鉀升高。
對於尿毒症伴發高鉀血症的患者而言,需及時前往醫院腎內科就診並完善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心電圖檢查等專案以明確診斷。同時應積極配合醫生透過口服降鉀樹脂以及靜脈輸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方式進行補鉀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