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血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等表現時,常提示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此時患者的飲食護理較為重要,需進行低鹽、低蛋白、低鉀、低磷、補充充足液體量的治療,並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尿毒症患者出現血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等表現時,常提示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此時患者的飲食護理較為重要,需進行低鹽、低蛋白、低鉀、低磷、補充充足液體量的治療,並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飲食護理
低鹽
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4g,以免加重水鈉瀦留和水腫情況。
低蛋白
蛋白質可促進人體內環境穩定,減少尿素氮產生,建議以植物蛋白為主,如大豆及其製品,避免食用動物蛋白,如蛋類、奶類、魚肉、雞肉、豬肉等。
低鉀
尿毒症患者易發生高鉀血症,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少吃含鉀高的食物,如橘子、柳丁、香蕉等水果,以及乾果類食品,包括花生、瓜子、開心果等。同時注意少喝或不喝淡鹽水中加入鉀離子較高的蔬果汁、濃茶等飲品。
低磷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明顯的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容易誘發心律不整,且體內多餘的磷對身體有害而無益,故宜少食富含磷的食物,如堅果、全穀物、豆類、蔬菜類等。
補充充足液體量
尿毒症患者容易併發水電解質代謝失調,尤其是當存在腹瀉、嘔吐等情況時,更應注意補充水分,預防脫水並維持身體內環境穩定。
藥物治療
促紅血球生成素
透過刺激骨髓造血系統生成紅血球,從而改善貧血症狀,改善乏力、頭暈等症狀。
鈣劑與維生素D
因透析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產生的大量磷酸鹽,長期高磷血症可能引起血管硬化,還可導致副甲狀腺分泌亢進,進一步加重鈣缺乏。所以需要應用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醋酸鈣等鈣劑,以及配合口服維D2乳酸鈣片、愛康鈣(Alfacalcidol)等藥物,降低血液中的磷含量,緩解不適症狀。
其他措施
若上述方法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則應及時更換透析液或調整透析模式,必要時採取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手術等方式延緩疾病發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