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得尿毒症的比例較男性高,可能與生理特點、代謝性疾病發病率不同、藥物傷害等有關。但無論男女,若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腎內科就診。
生理特點
由於女性停經時間比男性早,雌激素對腎臟有保護作用,因此停經後的女性更容易發生慢性腎臟病和尿毒症。此外,女性尿道短、寬而直,在排尿時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增加患慢性腎盂腎炎的機率,導致腎臟功能受損,也會增加尿毒症的發生機率。
代謝性疾病發病率不同
糖尿病是引起尿毒症最常見的原因,且女性患者更多見,主要是因為女性體內含肝糖較多,所以更易患有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則會加重病情進展,最終發展為尿毒症。另外高血壓也是造成尿毒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女性患有高血壓的機率高於男性,主要因女性在停經後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身體調節血壓的能力降低所致。
藥物傷害
臨床上常見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製劑、吲哚美辛(Indometacin)製劑等,可直接或間接地損害腎臟,進而誘發急慢性間質性腎炎以及慢性腎衰竭,甚至引發尿毒症。而且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人群中,女性的數量明顯多於男性。
其他情況
部分女性習慣減肥,常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鎮西瓜等,可能會使身體受寒,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脾虛則會導致水溼內停,逐漸形成尿毒症。此時不僅女性患病機率較高,男性也存在類似問題,需積極進行治療。
除了上述情況外,還可能是由繼發性因素所導致,比如狼瘡腎炎、紫斑性腎炎等疾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考慮與遺傳、環境等因素相關。當女性處於妊娠晚期或者分娩期間的時候,也可能會影響到腎臟的功能,導致急性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甚至還會累及多個臟器系統,從而誘發尿毒症的情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洗內衣褲,並放在陽光下暴曬,飲食上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芥末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