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水腫、高血壓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時,可以使用利尿劑進行治療。此外還可以選擇擴張血管的藥物、改善循環的藥物、中成藥等進行治療。
利尿劑
1.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屬於噻嗪類利尿劑的一種,主要透過抑制腎小管對鈉和氯的重吸收而產生利尿作用,從而降低血容量、血壓以及髓質間液生成,達到降壓、消腫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該藥有引起低血鉀症的風險,因此在用藥期間需監測電解質的情況,並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補鉀。
2.吲達帕胺(Indapamide):是一種磺醯脲類利尿劑,可增加腎臟對鈉的排洩並保留鉀離子,從而發揮利尿的效果。與其他型別利尿劑相比,其具有較強的降壓效果,且不易導致水電解質紊亂。
3.螺內酯(Spironolactone):是保鉀性利尿劑之一,可透過抑制遠端腎小管的再吸收來促進鉀的排出,同時還能抑制鈉的再吸收,以減少細胞外容積,從而發揮利尿的作用。另外,該藥還有一定的抗雄激素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或特發性水腫。
4.呋塞米(Furosemide):為高效的髓袢利尿劑,能抑制遠曲小管及急尿管對鈉、氯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鈉、水和尿素(Urea)的清除率增加,從而起到利尿消腫的作用。
擴張血管的藥物
如肼苯噠嗪、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等鈣通道阻滯劑,能夠擴張動靜脈血管平滑肌,從而減輕心臟後負荷,緩解呼吸困難的症狀。但由於此類藥物半衰期較短,故適合短期應用。
改善循環的藥物
常用包括保脈暢(Alprostadil)、罌粟鹼等藥物,前者可擴張血管,後者則可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從而增強冠脈流量、擴張周圍動脈,進而改善血液循環。
中成藥
常用的包括參苓白朮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其中參苓白朮丸由人參、茯苓、白朮等多種藥材配伍而成,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酒萸肉、牡丹皮等中藥組成,可用於滋陰補腎;金匱腎氣丸由熟附子、肉桂、山茱萸等中藥材組合而成,適用於治療腎陽虛所引起的腰膝痠軟、肢體水腫等症狀。這些中成藥都具有一定改善病情的作用,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除了上述常見的幾種藥物以外,還包括馬慄種子提取物片、丹酚酸B等擴血管藥物,有助於增加微血管數量與開放程度,改善微循環障礙。建議尿毒症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遵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不可自行盲目服藥。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