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尿毒症時不喝水的情況,通常提示病情比較嚴重。此時可能會導致身體水分丟失過多、電解質紊亂以及酸鹼失衡等不良情況發生,建議及時進行處理。
如果患者出現尿毒症時不喝水的情況,通常提示病情比較嚴重。此時可能會導致身體水分丟失過多、電解質紊亂以及酸鹼失衡等不良情況發生,建議及時進行處理。
身體水分丟失過多
由於腎臟功能受損,無法發揮正常的排洩作用,若此時沒有補充水分,則會導致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而引起脫水症狀,如皮膚乾燥、彈性差、眼球下陷、血壓下降、脈細無力、精神萎靡、呼吸困難等。需要遵醫囑透過靜脈吊點滴來補充體內的液體量,並且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變化。
電解質紊亂
隨著病情加重,還會導致血液中的鉀離子和磷離子含量增高,從而誘發高鉀血症或高磷血症的發生,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在患病期間還需要積極配合醫生服用藥物治療,比如呋塞米(Furosemid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以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酸鹼失衡
如果不配合醫生積極進行補液改善,還有可能導致身體的pH值偏移,甚至會引發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發生。此時可以透過口服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復方碳酸氫鈉片等藥物進行調節,也可以選擇靜脈注射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的方式治療。
此外,還可能出現其他後果,例如心臟衰竭、肺水腫等。對於尿毒症患者來說,應定期前往醫院腎內科就診,完善血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心臟超音波等專案明確診斷。平時要注意飲食護理,儘量以低鹽、低脂、低蛋白為主,可以適當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但要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