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本身不會引起黃疸,但可能會導致孕婦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而引發黃疸。此外,還可能與梗阻性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原因。
一、誘發黃疸
高膽紅素血症
由於妊娠期血糖過高,可影響肝臟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使肝臟發生脂肪變性和纖維化,從而影響到肝臟的功能,若未進行積極治療,則可能導致患者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而引發黃疸症狀。此時需要遵醫囑使用胰島素製劑控制病情,並且要定期監測血糖變化情況。
肝功能異常
如果在懷孕期間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不注意飲食調理或者運動量過少,容易導致體內的血糖水平持續增高,嚴重時會影響到胎兒正常發育,甚至還會誘發巨嬰症以及羊水過多的情況。隨著子宮體積不斷增大,會對周圍的組織造成壓迫後,會影響肝臟血液循環,因此會導致肝功能受損,表現為食慾下降、厭油膩食物、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也會伴隨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發黃的現象。此時可以適當吃些綠色蔬菜和水果補充維他命C,能夠促進體內鐵元素吸收,幫助改善不適症狀。
其他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膽結石等,均有可能會因為發炎或結石刺激而導致區域性滲出增多,繼而有黃疸的表現。對於此類情況,需針對原發病進行處理,比如病毒性肝炎者需遵醫囑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Entecavir)、拉米夫定(Lamivudine)等。
二、非妊娠期糖尿病所致
常見於因肝硬化、膽囊結石等原因造成的梗阻性黃疸,由於膽汁排洩障礙,可導致大量膽汁淤積在肝內,引起肝細胞傷害並釋放入血,可呈現為皮膚、黏膜以及其他器官系統受累表現,包括發燒、腹痛、瘙癢、尿色加深、糞便減少等。對此應及時解除阻塞,比如透過手術將結石取出,以恢復正常的膽汁引流,緩解上述症狀。
另外,還有可能是溶血性黃疸所引起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由於體內產生大量的破壞紅血球的酶類物質,從而引起了肌無力、貧血、脾臟腫大等情況,可以透過輸血法的方式進行治療,必要時也可以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式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