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尿袋通常是指留置導尿管或進行腹腔造瘻後需要使用尿袋。此時患者不一定是尿毒症,可能是由於膀胱功能障礙、精神因素等導致的短期現象,也有可能是腎衰竭、尿路阻塞等原因引起的長期現象。
掛了尿袋通常是指留置導尿管或進行腹腔造瘻後需要使用尿袋。此時患者不一定是尿毒症,可能是由於膀胱功能障礙、精神因素等導致的短期現象,也有可能是腎衰竭、尿路阻塞等原因引起的長期現象。
短期現象
膀胱功能障礙
若為女性患者出現此情況,則可能與分娩時產程過長,以及產後盆底肌鬆弛有關,表現為無法自行排空膀胱的情況。男性則可能與攝護腺增生等因素有關,此時可出現暫時性掛了尿袋的現象。一般經過積極治療後,如透過凱格爾訓練恢復盆底肌張力,或者服用坦索羅辛(Tamsulosin)等藥物解除輸尿管痙攣,此類症狀即可消失,並不需要擔心。
精神因素
部分患者在插導尿管的過程中存在恐懼心理,因此會出現頻繁想小便的感覺,在拔出導尿管之後這種感覺就會逐漸消失。此外,如果患者受到驚嚇、緊張、焦慮等情況,也會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出現此現象。此時建議放鬆心情,保持情緒穩定,必要時可以諮詢專業醫生並遵醫囑用藥,如三氮二氮平(Alprazolam)等。
長期現象
腎衰竭
當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時,可能會進展至終末期而引起尿毒症,此時患者的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會導致代謝廢物和毒素堆積於體內,進而出現上述表現。此時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予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方式治療。
尿路阻塞
常見於尿道狹窄、結石、腫瘤壓迫等情況,由於尿液排出受阻,所以會滯留在膀胱內,進而出現此種情況。對此應根據病因進行相應處理,如行體外震波碎石術清除結石,或者透過手術去除阻塞部位。
除以上常見的原因外,還可能存在其他情況,比如神經源性膀胱等。對於此類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勤換洗導尿管及尿袋,以免發生逆行感染。另外還要注意觀察有無皮膚發紅、破潰等症狀,若有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