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存在血管炎伴發的尿毒症,此時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避免自行用藥處理。
藥物治療
抗感染藥物
由於血管炎可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因此容易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等併發症,而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針對此類情況,通常需要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發炎反應,還可遵醫囑應用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阿昔洛韋(Acyclovir)等抗病毒藥物治療。
免疫抑制劑
血管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也可能和自身免疫異常有關,當原發疾病發展至晚期時,可引起腎臟損害,從而誘發尿毒症。此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環磷醯胺片、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免疫抑制劑,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降壓藥
若不積極採取治療措施,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累及心血管系統,進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以及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嚴重者還會出現高血壓腦病等情況。對此應遵醫囑口服硝苯地平(Nifedipine)、可普諾維膜衣錠(Irbesartan+Hydrochlorothiazide)等降壓藥物,使血壓保持在穩定狀態。
其他
對於合併有貧血症狀的患者,還應及時予以葉酸、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改善貧血類藥物改善不適現象。同時還需要聯合呋塞米(Furosemide)、妥速適(Torasemide)等藥物,降低血中的尿素氮、肌酐水平。
手術治療
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僅透過上述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可以考慮採取手術方法治療,如經皮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腹膜透析置管術等,但具體手術方式還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此外,日常生活中患者還要注意飲食護理,並保證充足睡眠,有助於促進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