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發生尿毒症的原因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如果患者出現血肌酐>26.5μmol/L或超音波檢查時雙腎體積明顯縮小的情況,則可考慮為慢性腎臟病。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至終末期腎臟病即尿毒症,其原因常見於急性因素和慢性因素。

如果患者出現血肌酐>26.5μmol/L或超音波檢查時雙腎體積明顯縮小的情況,則可考慮為慢性腎臟病。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至終末期腎臟病即尿毒症,其原因常見於急性因素和慢性因素。

急性因素

高鈣血症

由於身體內的鈣離子水平過高導致細胞代謝紊亂,從而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此時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並遵醫囑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等利尿劑進行降鈣治療。

低血鈉症

由於體內水納比例失調所致的臨床症候群,常表現為頭暈眼花、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時需及時補充水分並限制液體攝入量,必要時還需遵醫囑靜脈注射乳酸林格氏液來改善低血鈉症。

高鉀血症

由於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升高而導致的心律不整、心臟驟停等情況,此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透過透析將多餘的鉀排出體外。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如擠壓傷、藥物影響以及重症感染等原因均可誘發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造成肌紅蛋白釋放入血而引發急性溶血反應。此時需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等溶液鹼化尿液以促進肌紅蛋白排洩。

慢性因素

若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因素,且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則可能會逐漸累及到腎臟組織而使腎臟結構受到傷害,最終形成不可逆性損害而發展為尿毒症。此時應針對病因給予相應治療,同時遵醫囑聯合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利尿劑,以及亞托瓦斯坦丁(Atorvastatin)、弗尼利脂(Fenofibrate)膠囊等調脂藥物,以延緩疾病進展。

此外,還可能與遺傳有關,當父母患有尿毒症則子女患病的機率也會增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以免加重對腎臟的傷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