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此時腎臟已經失去全部的功能。如果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時,可遵醫囑使用止吐藥物進行治療;若為高血壓導致水腫明顯的情況,則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物和利尿劑進行治療。
止吐藥物
對於存在有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的尿毒症患者,在進入晚期後由於毒素蓄積,可能會引起神經功能紊亂而誘發上述不適症狀。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多普利杜(Domperidone)或奧美拉唑(Omeprazole)等藥物來緩解相關情況。
降壓藥物
鈣離子拮抗劑
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透過抑制細胞外鈣離子向細胞內移動,從而發揮擴張血管的作用,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β感受器阻滯劑
包括酒石酸鹽美托洛爾(Metoprolol Tartrate)、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可透過抑制中樞和周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起到減慢心率、減少心肌耗氧量以及舒張冠狀動脈痙攣等作用,進而幫助控制病情進展。
ACEI類藥物
如益壓穩(Enalapril)、雅施達錠(Perindopril)等,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使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從而使水鈉瀦留減輕,同時還能擴張球旁組織中的AT1感受器,促使血漿腎素水平升高,幫助提高內源性血管加壓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最終起到降壓效果。
ARB類藥物
如氯沙坦鉀(Losartan potassium)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纈沙坦(Valsartan)安嗽錠(Ambroxol)膠囊等,可以抑制血管緊張素Ⅱ感受器,從而促進腎小管對Na+重吸收增加、K+排出增多,以達到降壓目的。
利尿劑
常見的有利尿作用的藥物主要包括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此類藥物能抑制遠端曲管飲水和尿液的濃縮,使尿量增加,並且還可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防止因大量排尿而導致低血鈉症等情況發生。
此外,還可選擇促紅血球生成素等針對原發病治療,必要時也可聯合免疫抑制劑、血液透析等方式綜合處理。但具體用藥還需嚴格遵循醫生指導,避免盲目濫用。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