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腳疼可能是由於非病理性因素所導致,如過度勞累、鞋子不合適等。但也有可能是由於病理性因素所致,比如痛風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症、尿毒症等。
非病理性因素
過度勞累
如果在平時生活中長時間劇烈運動或者負重過大,則可能會使身體處於疲勞狀態,從而出現走路腳疼的症狀。一般透過適當休息能夠很快恢復,並不需要特殊治療。
鞋子不合適
若穿的鞋過小或過緊,在走路時會與腳部不斷摩擦,也會引起疼痛症狀。此時應及時更換合適的鞋子,減少對區域性刺激即可。
病理性因素
痛風性關節炎
如果患有痛風性關節炎,因尿酸結晶沉積於足部關節處,會對周圍軟組織造成傷害和刺激,進而會出現上述情況,還可伴隨紅腫、皮溫升高等表現。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Ibuprofen)、美洛昔康(Meloxicam)等藥物進行消炎止痛處理,同時聯合異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片等降尿酸類藥物治療。
足底筋膜炎
通常是由於足部長時間慢性勞損,或者受到外傷等因素所誘發,會導致足跟部位刺痛以及針扎感,尤其是在走路的時候疼痛更加明顯。此時可以採取電療方式來改善,也可以遵從醫生指導服用活血通痺膠囊、痺祺膠囊等藥物進行調理。
骨質疏鬆
可能是因為年齡增大體內鈣元素逐漸流失所引發,也有可能是女性更年期荷爾蒙下降所致,會造成骨骼脆性增加,在走路時會使腳部關節承重過大而出現以上不適症狀。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量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必要時也可遵醫囑應用碳酸鈣D3片、愛康鈣(Alfacalcidol)等藥物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
如果自身存在腰椎間盤突出症,隨著疾病不斷發展,神經受壓程度加重後,也會出現此現象,還會伴有腰部僵硬等症狀。此時需要積極進行牽引、按摩等物理方法緩解,病情嚴重者則需行手術切除病變區域。
尿毒症
屬於腎病的一種,主要是因為腎臟功能受損嚴重所導致,尿毒症患者常表現為少尿或無尿,代謝廢物堆積可對身體產生一定損害,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況。而且在走路時還容易對患側肢體造成負擔,所以也會有此表現。對此應儘快到醫院做檢查,然後根據結果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治療,常用治療方法為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除上述原因外,若是患有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該症狀發生,建議患者及時就醫診治。日常應注意避免久站、久坐,以免加重不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