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好了為什麼不愛吃飯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患者如果病情好轉後仍不愛吃飯,可能是由於味覺減退、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刺激、心理因素等非疾病原因導致。但也可能與營養不良、吸收障礙、慢性併發症影響等疾病原因有關。

尿毒症患者如果病情好轉後仍不愛吃飯,可能是由於味覺減退、消化功能下降、胃腸道刺激、心理因素等非疾病原因導致。但也可能與營養不良、吸收障礙、慢性併發症影響等疾病原因有關。

非疾病原因

味覺減退

長期處於透析狀態的尿毒症患者,在進行血液清潔治療時會使用到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鈉(Heparin Sodium),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減少,從而出現牙齦出血或鼻腔出血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味覺減退的情況。當味覺減退情況嚴重時,會導致食慾不振,表現為尿毒症好了仍然不愛吃飯的現象。

消化功能下降

尿毒症患者的胃腸蠕動能力減弱,且在透析過程中可能會應用利尿劑呋塞米(Furosemide)等使腸蠕動進一步降低,此時即使尿毒症已經治癒,但因腸胃蠕動緩慢,也會出現不愛吃飯的表現。

胃腸道刺激

若尿毒症患者本身存在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情況,則在接受血液清潔治療時,可能導致胃部不適症狀加重,進而出現噁心、嘔吐、腹脹、厭食等表現,即表現為尿毒症好了以後還是不愛吃飯的症狀。

心理因素

尿毒症患者在患病期間身體各方面都比較虛弱,對疾病的恐懼以及經濟壓力等原因都會導致其食慾不佳,而一旦經過積極治療治癒後,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等問題,這時也可能會影響進食,表現出上述現象。

疾病原因

營養不良

尿毒症患者常合併有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差、貧血、營養不足等情況,因此在恢復期也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來促進身體康復,若未及時補充則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繼而影響食慾,出現不愛吃飯的情況。

吸收障礙

若尿毒症患者經血液清潔治療後仍有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則需要遵醫囑口服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等藥物改善電解質紊亂問題,但由於此類藥物進入胃內會被迅速中和,失去藥效,所以會影響到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吸收,繼而導致患者出現食慾不振的問題。

慢性併發症影響

若尿毒症患者合併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併發症,也可能因為相關疾病的影響而不愛吃飯。

此外,中醫認為脾虛溼盛也可導致此情況發生。建議尿毒症患者平時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飲暴食,並保證三餐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應注意觀察自身情況,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