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血肌酐升高至26.5μmol/L的情況,則可診斷為慢性腎衰竭。根據國際臨床腎臟病學會、腎臟病理學會和美國腎臟病預後品質倡議的分類標準,將慢性腎衰竭分為Ⅰ-Ⅴ期,其中第Ⅲ期即氮血症(Azotemia),而尿毒症屬於該時期的終末階段。若要使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通常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療。但具體時間需因人而異,可能1個月左右即可見效,也可能3-6個月才能見效。
如果患者出現血肌酐升高至26.5μmol/L的情況,則可診斷為慢性腎衰竭。根據國際臨床腎臟病學會、腎臟病理學會和美國腎臟病預後品質倡議的分類標準,將慢性腎衰竭分為Ⅰ-Ⅴ期,其中第Ⅲ期即氮血症(Azotemia),而尿毒症屬於該時期的終末階段。若要使尿毒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通常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替代治療。但具體時間需因人而異,可能1個月左右即可見效,也可能3-6個月才能見效。
對於輕度的尿毒症患者而言,在積極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基礎上,飲食上注意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高維生素,以及避免應用有損害性的藥物時,部分患者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其血肌酐水平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對於中重度的尿毒症患者而言,由於此類患者往往存在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等情況,並且多數伴有明顯的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酸鹼失衡情況,因此恢復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一般至少需要3-6個月的時間。
此外,建議尿毒症患者應遵醫囑定期複查,以明確自身的康復狀況。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若期間出現明顯不適症狀,還需及時告知醫生並完善相關檢查,以便於查明原因並給予相應處理。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