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腎功能不全的終末期表現,此時患者的腎臟已經出現嚴重病變。如果患者存在原發性或繼發性因素導致的慢性腎衰竭,發展到終末階段,則可形成尿毒症。
尿毒症是腎功能不全的終末期表現,此時患者的腎臟已經出現嚴重病變。如果患者存在原發性或繼發性因素導致的慢性腎衰竭,發展到終末階段,則可形成尿毒症。
原因
原發性
多數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所致,如多囊腎等,此類疾病會導致雙側腎臟有大小不一的囊腫,從而壓迫正常的腎組織,使正常腎單位逐漸減少,最終可引起腎功能減退,進而進展至尿毒症。
繼發性
由於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的情況。此外,部分藥物也會對腎臟產生傷害,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的鏈黴素(Streptomycin)、健大黴素(Gentamicin)等,以及顯影劑碘對比劑等,均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的情況。
治療
對於尿毒症患者而言,主要治療方法是進行替代療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方式。其中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靜脈血引出體外,在透析機的幫助下把其中的廢物和毒素清除掉,最後再把清潔後的血液回輸到體內,以達到代替腎臟的部分工作的目的;而腹膜透析則是利用自身腹膜作為半滲透膜,透過重力作用將腹透液灌入患者的腹腔中,並在一定時間內保留一段時間後放出,從而完成物質交換的過程。
若經檢查發現存在尿毒症,建議及時就診於泌尿外科或者腎內科,遵醫囑應用促紅血球生成素促進紅血球生長,改善貧血症狀,同時需注意限制水分及高鉀食物攝入,避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