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毒症的外在原因較多,可分為急性因素和慢性因素。常見的急性因素有高燒、脫水、心臟衰竭等,可能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而引發尿毒症;常見的慢性因素包括原發性腎臟疾病、繼發性腎病等。
急性因素
高燒
由於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感染嚴重細菌、病毒等因素引起的高燒現象,可使身體產生大量乳酸而導致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從而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的情況,進而誘發尿毒症。
脫水
若患者存在嚴重的腹瀉、嘔吐等症狀時,體液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的現象,此時血液中水分減少,造成血流緩慢,容易形成高鉀血症,進一步加重酸中毒,最終會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心臟衰竭
如果患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且未及時治療,病情逐漸發展後可累及到腎臟功能,導致心肌收縮能力下降,心臟排出血量不足,造成體內廢物以及毒素無法排出,長時間堆積會造成酸鹼失衡,甚至會誘發尿毒症。
除了上述情況以外,還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所致。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慢性因素
原發性腎臟疾病
如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等,此類疾病會使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影響正常代謝,隨著疾病的進展就會逐步發展為尿毒症。
繼發性腎病
比如過敏性紫斑腎損害、狼瘡腎炎、B型肝炎相關性腎炎、梗阻性腎病、結締組織病相關的腎傷害等,也會對腎臟功能造成影響,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或者病情遷延不愈,則可能導致尿毒症的發生。
此外,還可能與藥物因素有關,例如抗腫瘤藥癲能停(Phenytoin)、環磷醯胺等,或者是抗高血壓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均有可能會對腎臟功能造成一定的傷害,從而誘發尿毒症。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增加飲水量,勤排尿,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