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包皮炎是由於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所導致的龜頭部發炎病變。臨床上以感染性龜頭炎較為常見,常可因細菌、念珠菌等病原體引起,需要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感染性龜頭炎
細菌引起的龜頭炎
如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陰性桿菌,以及鏈球菌、革蘭氏陽性球菌等革蘭氏陰性球菌,都可引起患者出現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或環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前者主要表現為區域性黏膜水腫、充血,可形成淺表潰瘍並有膿性分泌物。後者由須癬毛囊炎併發感染所致,可見到包皮內板和陰莖頭表面呈環形或多環形紅斑及丘疹,逐漸擴充套件成淺表潰瘍,基底溼潤、結痂上翻包皮不能將其覆蓋,可伴有惡臭。對於細菌感染引起的龜頭炎,需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例如口服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或者外用過錳酸鉀(KMnO4)溶液坐浴等方法來進行抗感染治療。
念珠菌引起的龜頭炎
常與不潔性生活有關,除龜頭炎的表現以外還可合併黴菌性陰道炎,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稀釋液清洗患處後塗抹酮康唑(Ketoconazole)等抗真菌藥膏進行治療。
滴蟲引起的龜頭炎
常與配偶患有滴蟲性陰道炎有關,在確診以後需夫妻同治,男性可遵醫囑服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藥物進行治療。
其他情況
支原體、衣原體、滴嗜菌體也可引起龜頭炎,通常會表現為龜頭瘙癢、刺痛等症狀,可以應用四環素(Tetracycline)軟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非感染性龜頭炎
如神經性皮膚炎、摩擦性苔蘚樣疹、脂漏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也可能會累及龜頭部位而引起龜頭炎,此時需避免接觸易致敏物質,並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氯雷他定(Loratadine)等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另外,如果存在包皮過長等情況,可能也會誘發龜頭炎反覆發作,建議及時行包皮環切術來緩解症狀。
若懷疑自身存在龜頭炎,可前往醫院男科就診,完善視診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期間應做好區域性護理,保持清潔衛生,勤換洗貼身衣物,以免影響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