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尿毒症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氣化失司、水液代謝障礙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因此治療上主要以活血通絡、健脾補腎為主,同時配合其他治療方法進行綜合調理。
藥物治療
活血通絡
對於出現肢體發冷、麻木等瘀血阻滯症狀者,可遵醫囑服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若患者出現腰膝痠軟、疲倦乏力等症狀時,則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八珍湯合蒼附導痰丸來調理身體。
健脾補腎
如果存在食慾不振、腹脹納差等情況,可以遵醫囑使用黃耆建中湯或六味地黃丸來進行調理。
清熱利溼
對於水腫明顯且伴有小便不利、舌苔厚膩、脈滑數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五淋散加減,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幫助排洩體內毒素,改善病情。
益氣養陰生津
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心煩失眠、口乾咽燥、大便秘結、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等氣陰兩虛的症狀,此時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生脈飲和麥冬膏等藥物來緩解不適。
非藥物療法
針灸
如選穴曲池、足三裡、關元、腎俞等穴位,配伍電針治療,每日一次,可起到輔助調節血壓、血糖、血脂的作用。
按摩推拿
取肝俞、腎俞、命門、太溪等穴位,採用揉法、摩法、搓法、擦法等手法,能夠有效促進氣血執行,達到減輕腎臟負擔的目的。
拔罐
通常選取背俞穴中的肺俞、肝俞、脾俞、腎俞等穴位,在拔罐後可促使區域性皮膚充血擴張,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從而促進血液流動加速,有助於排毒,但需注意避免燙傷。
刮痧
常用部位為背部的大椎、風府、肩井、委中、承山等穴位,透過刺激經絡腧穴,使皮下充血,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從而發揮祛邪排毒的作用。
其他方法
比如燻蒸、藥浴、隔姜艾條灸等,均有一定療效。
建議尿毒症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並根據自身情況積極配合醫生採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平時要注意飲食護理,適當運動鍛鍊,保持良好心態,都幫助延緩疾病進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