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性腸炎是什麼引起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結局,此時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體內代謝終末期產物無法排出體外而蓄積於體內。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即為尿毒症性腸炎,其主要原因是毒素蓄積、電解質紊亂以及微血管病變。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結局,此時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體內代謝終末期產物無法排出體外而蓄積於體內。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即為尿毒症性腸炎,其主要原因是毒素蓄積、電解質紊亂以及微血管病變。

毒素蓄積

由於尿素(Urea)在肝細胞中經過氨基轉換酶的作用形成氨,大部分透過腸道排出體外,當患者的腎臟功能出現異常時,大量的尿素(Urea)不能正常地從腎臟排洩,就會導致氨類物質升高,從而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

胍基乙酸

是一種內源性的毒性物質,在人體肝臟和肌肉組織中可以被分解成氨和水,然後由腎臟排出。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出現問題,則可能導致胍基乙酸堆積,進而引起腹脹、厭食、噁心、嘔吐等症狀。

硫化物

包括甲基硫醇、二甲基硫化物等,這些物質可經呼吸道吸入或攝入後產生異味,對口腔及上呼吸道有強烈的剌激作用,並可透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處,還可引起神經錯亂、頭痛、煩躁不安、情緒低落等症狀。

酚類化合物

如苯、酚等,這些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毒性,對人體皮膚、眼睛和呼吸系統造成傷害,還可能透過食物進入人體。

其他

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較高,容易沉積在關節周圍並引發發炎反應,從而導致痛風發作;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高尿酸血症與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

電解質紊亂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失調會越來越明顯,表現為低鈣、低鎂、低磷、高鉀、高氯等情況,其中以高鉀血症最為常見,可能會干擾心肌收縮力和自律性,使心律不整發生率顯著增高,甚至危及生命。

微血管病變

長期慢性透析的患者會出現微血管損害,會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滲出性水腫,尤其是下肢水腫較為明顯,水腫液內的蛋白濃度較高,滲透壓較大,水分會進一步瀦留,加重水腫情況。

因此,建議尿毒症患者及時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臨床上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的方式改善病情,常用藥物有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利尿劑,阿斯匹靈(Aspirin)片、吲哚美辛(Indometacin)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普賴鬆(Prednisone)、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抗生素。必要時需採取腎臟移植術等方式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