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發展到後期的最終結果,此時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體內代謝終末期物質無法排出體外而堆積在體內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症狀。限制水分攝入的原因包括減輕水腫、預防水電解質紊亂等。
減輕水腫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大量水分瀦留在體內,出現顏面部及眼瞼水腫、腹腔積液等情況。如果給尿毒症患者補充過多液體,則會加重水腫情況,因此需要進行適當限制。此外,當尿量減少時,若給予較多水分會使血容量增加,從而影響利尿效果,可能會使血壓升高,所以需控制水分攝入。
預防水電解質紊亂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食慾不振的情況,且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可進一步影響身體對營養成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長期以往可能導致低血鈉症、高鉀血症、酸鹼失衡等電解質紊亂問題。為避免上述不良反應的發生,醫生通常建議尿毒症患者要嚴格限制水分的攝入,並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變化。
預防心臟衰竭
尿毒症患者因毒素蓄積會導致血管硬化,易發生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若未及時將水分排出則可能造成心臟負擔加重,誘發心臟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水分控制,以保證安全有效的生活品質。
其他原因
如預防高鈣血症、改善貧血、保護殘存腎功能等。因為尿毒症患者存在慢性腎臟疾病,容易併發高鈣血症,若水分攝入過多可促進其形成。同時,由於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紅血球生成素較低,進食較少又不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鐵元素,進而引發缺鐵性貧血,若水分攝入不足還可改善貧血症狀。
對於尿毒症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安排三餐時間,定時定量進餐,不宜暴飲暴食,以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另外,還要注意飲食清淡,選擇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等,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