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會導致哪些疾病復發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體內代謝終末期的物質無法及時排出體外而蓄積過多,從而出現一系列併發症。若不積極治療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營養不良、繼發性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

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體內代謝終末期的物質無法及時排出體外而蓄積過多,從而出現一系列併發症。若不積極治療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營養不良、繼發性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

營養不良

蛋白質

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血中肌酐及尿素氮升高,使蛋白丟失增加;同時消化道分泌胃酸減少,影響了身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均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表現為水腫、腹水、乏力、貧血等症狀。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長期慢性透析者,由於飲食攝入量少或有嘔吐、腹瀉等情況發生,易造成多種維生素B群以及鐵、鋅、硒等多種元素缺乏,可伴有皮膚乾燥、粗糙、肌肉萎縮、骨骼疼痛等症狀。

繼發性感染

肺部感染

由於長期臥床,抵抗力低下,且應用賀爾蒙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常合併真菌感染,臨床表現與肺炎相似,如發燒、咳嗽、咳痰、胸痛等。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常見於病毒性腦炎,也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症狀為頭痛、噴射狀嘔吐、偏癱、失語、共濟失調、昏迷等。

泌尿系統感染

是常見的感染部位,以細菌感染為主,其他病原體包括支原體、衣原體、結核桿菌等,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徵,伴寒顫、高燒、腰痛、膿尿等。

血液系統感染

常見於革蘭陰性桿菌感染,表現為弛張熱、黃疸、肝脾腫大、全血細胞計數減少等。

消化道感染

常見於假膜性結腸炎,表現為上腹痛、噁心、嘔血、便血、黑糞,後期可併發瀰漫性腹膜炎,中毒症狀明顯,體溫可達39-40℃,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

長期慢性高分解狀態致腎內分泌失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賀爾蒙持續增高,導致水鈉瀦留、電解質平衡失調,加之藥物使用不當等因素,容易誘發高血壓。

心臟衰竭

各種原因引起的容量超負荷、心室重塑、心肌纖維化、發炎因子啟用、自主神經調節障礙等原因,可誘發心臟衰竭。

其他

還可導致貧血、凝血功能異常、胰臟炎、膽囊結石、高鈣血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復發。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