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疾病發展到終末期,即為尿毒症階段。此時患者常伴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不適,以及貧血、酸中毒、水鈉瀦留等情況。對於此類情況的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比如控制水分攝入、使用藥物進行對症處理,以及腎臟替代治療。
一般治療
控制水分攝入
由於尿毒症患者存在嚴重的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營養不良的情況,因此在飲食上需要嚴格限制液體量,並且要減少含水量高的蔬菜進食,以減輕水腫及高鉀血症的發生。
藥物治療
如果出現明顯的電解質紊亂,需及時補充相應的離子,如鈣劑、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注射液等。此外,還需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常用藥物有盤尼西林類、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類抗生素等。若出現心衰或高血壓時,則應遵醫囑服用降壓藥或者利尿藥,常見藥物包括卡托普利(Captopril)、呋塞米(Furosemide)等。
其他方面
當身體出現明顯水腫時,可抬高床頭並適當休息,同時可以採取腹帶包紮的方式緩解水腫。平時還要注意皮膚護理,保持清潔衛生,避免發生褥瘡。
腎臟替代治療
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其中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與透析液透過血管通路連線在一個透析機上進行血液循環,達到排出體內毒素的目的;而腹膜透析是利用自身腹膜作為半滲透膜,在重力作用下藉助腹腔內的腹膜作為交換媒介,來完成氣體或某些小分子物質的交換和清除,從而起到類似透析的作用。但無論是上述哪種方式,均需結合個人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案進行針對性治療。
手術治療
必要時可行腎臟移植術,即將供體的腎臟植入受者,使受者獲得一個完整的腎臟,進而發揮正常腎臟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品質。但由於該方法可能會產生排異反應,所以術後還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如環磷醯胺、他克莫司(Tacrolimus)等。
日常生活中,尿毒症患者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勞累,同時還應注意保暖,以免因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原有病情加重。另外,建議定期複診,以便醫生根據複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