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發紅外泌失調、過敏性皮膚炎等生理性因素有關,也可能與高血壓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膽道結石等病理性因素有關。因此,僅透過臉部發紅這一症狀無法判斷是否患有尿毒症。
生理性因素
內分泌失調
若存在內分泌失調的情況,則可能導致賀爾蒙分泌異常,從而出現臉部發紅的症狀,並可能伴有痤瘡、脾氣暴躁等情況發生。此時一般無需進行特殊治療,注意保持規律作息即可。
過敏性皮膚炎
如果患者對使用的化妝品或護膚品產生過敏反應,就會導致皮膚出現瘙癢、刺痛以及臉部發紅等症狀。此時應及時遠離過敏原並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Loratadine)、勝克敏(Cetirizine)等藥物進行抗組織胺治療。
病理性因素
高血壓腎病
由於水鈉瀦留等因素的影響,可引起臉部微血管充血,繼而造成臉部發紅的現象發生。此時應遵醫囑服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進行排鈉利尿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
該疾病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紊亂,進而使體內產生對抗自身組織的抗體並引起發炎反應,致使臉部微血管擴張,表現為臉部發紅。此時需及時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普賴鬆(Prednisone)、Methotrexate ( MTX )等藥物進行治療。
肝硬化
因肝臟結構受到傷害,使得門靜脈壓力增高,引起淤血水腫及腹水形成,繼而導致臉部發紅。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恩替卡韋(Entecavir)、韋立得(Vemlidy)等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
膽道結石
當結石阻塞膽管時,可影響身體對於膽固醇的代謝,進而在區域性沉積形成梗阻性黃疸,表現出臉部發紅、發燒、疼痛等症狀。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熊去氧熊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吲哚美辛(Indometacin)腸溶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除上述情況外,還可能是急性白血病等原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查明具體病因,並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實際病情予以相應的針對性治療措施。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