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孔洞與寰樞椎結構、睡眠姿勢與症狀觀察

分類: 睡眠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08
本文介紹了頸椎的主要特徵,其中包括孔洞和寰樞椎等結構。此外,還探討了不同人的睡眠姿勢對頸椎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觀察症狀來判斷是否存在頸椎問題。

頸椎最主要特徵是什麼

頸椎最主要的特徵是包括孔洞和寰樞椎這兩種結構。頸椎橫突內有孔洞,這個孔洞是椎動脈走行的骨性通道,其他脊柱骨則無此結構。寰樞椎是頸椎的特殊結構,功能是負責旋轉。這兩個結構是頸椎中比較特殊的存在,配合起來可以讓頸椎的旋轉度比其他錐體更大。頸椎與其他椎體相同,有穩定性,可以負責承重,存在椎板、棘突、橫突等基礎結構,上頸椎沒有椎體,椎管更大,後部有鉤椎關節保持穩定。在人體頸部後側,可以看到頸胸交界處是突起較高的骨頭,這是頸椎正常發育形態,即第7頸椎,棘突較長,稱為隆突。由於頸椎既有穩定性,又有活動度,看起來矛盾,在實際中也容易出現問題,這就是頸椎容易發生疾病的根本原因。頸椎是人體脊柱中勞損比較明顯的椎體,尤其是上頸椎,容易發生頸椎病。

大人投降式睡姿是頸椎不好嗎

每個人的睡眠姿勢都不完全一樣,如果大人出現投降式睡姿,並不意味著頸椎不好,或者一定出現其它問題,需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判斷。

沒有相應症狀

如果沒有明確症狀,並不意味著採用投降式睡姿是頸椎不好的臨床表現。在睡覺時把上肢抬起,可能為身體的自然反應,無需過於擔心;

出現頸椎問題

如出現頸椎區域性疼痛等症狀,可能是頸椎出現退變、增生,壓迫到相應的神經根,此時在睡覺時將上肢抬高後,可能會使區域性神經鬆弛,對疾病緩解有一定好處,這種情況下採取投降式睡姿,可能是頸椎不好的表現。如果存在頸椎不適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可以降低頸椎病發生的機率,或減輕區域性疼痛,而睡覺時採用什麼樣睡姿,可以根據個人習慣進行選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