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尿毒症、下肢血栓的情況,建議及時就診明確病情。通常可以進行一般治療,如抬高患肢、適當運動等,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抬高患肢
由於長期臥床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尿毒症合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此時需要將患側肢體抬高,促進血液回流至心臟,從而減輕症狀。
適當運動
對於輕度的尿毒症合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在急性期過後可鼓勵其適當活動,如踝關節的屈伸和腳趾的抓握動作,以避免深靜脈血栓脫落而引起肺動脈栓塞。
藥物治療
抗凝藥物
常用的有低分子肝素鈣(Heparin Calcium)、可化凝錠(Warfarin sodium)或拜瑞妥(Rivaroxaban)等,透過抑制體內的凝血因子Ⅴa、纖維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達到防止血栓進一步發展的目的。
溶栓藥物
常用的是注射用阿替普酶,主要是利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使已經附著於血管壁上的血小板鬆脫,繼而被嗜中性球吞噬,同時還可以啟用纖溶系統,溶解血栓而不影響正常的微血管網,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手術治療
吸栓術
是經導管直接插入血栓近端,然後推注液體,如尿激酶(Urokinase)注射液等,來清除血栓的方法。
取栓術
適用於遠端無功能區且平均壽命較短者,常採用股靜脈穿刺插管到膕靜脈,或者股靜脈切開上行至足部靜脈,取出部分血栓後區域性放置濾器,剩餘血栓應用溶栓方法處理。
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術
當髂靜脈受壓嚴重時,應採取外科直視下解除狹窄措施,包括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兩種方法。
血栓切除術
即傳統開放手術取栓,即將血栓完全遊離後再予以切除,但創傷大、恢復慢,目前臨床上已較少使用。
其他治療
如微導管接觸劑區域性黏彈力固定術,該技術是一種新型非侵入性的介入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微創、安全等特點,可用於治療慢性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深靜脈血栓。
若發現自身存在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需立即前往醫院腎內科或血管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積極接受針對性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