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現總是小便的情況時,可能是由於生理因素導致,如飲水過多、精神緊張等。但也有可能是急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神經源性膀胱、糖尿病腎病等病理因素引起。
生理因素
飲水過多
如果在短時間內飲水量較多,超出腎臟代謝範圍,則會出現尿液增多的現象。此時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無需特殊治療,減少飲水量後症狀可逐漸緩解。
精神緊張
當人體處於極度恐懼或情緒緊張的狀態下,也會出現排尿次數增加的表現。通常為一過性情況,在解除誘因之後會自行恢復,並不需要進行特殊的處理。
病理因素
急性膀胱炎
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炎反應,會導致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影響,從而出現頻繁排尿的症狀。還可伴有尿痛、血尿等症狀。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賽普沙辛(Ciprofloxacin)、頭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慢性前列腺炎
受細菌感染影響,可導致攝護腺發生急慢性的發炎病變,對尿道造成刺激而引起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症狀。還可能伴隨有發燒、寒顫等情況。可遵醫囑使用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藥物進行治療。
神經源性膀胱
主要是支配膀胱的神經受到傷害所致,會使膀胱的功能下降,因此患者就會出現總是小便的情況。還會表現為殘餘尿增多、尿瀦留等表現。可透過導尿的方式改善不適症狀,必要時也可透過膀胱擴大術等方式進行治療。
糖尿病腎病
由於血糖長期升高導致血管發生硬化,會對腎臟產生損害,繼而使患者的濾出能力降低,所以會出現老是想上廁所的表現。同時還伴有多飲、消瘦等典型症狀。應遵醫囑服用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片、瑞格列奈(Repaglinide)片等降糖藥控制病情進展。
除上述常見疾病外,泌尿系統結石、腫瘤等因素也可能會引發此症狀,需完善相關檢查來鑑別診斷。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洗內褲並經過暴曬處理。若自覺症狀持續存在,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