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感冒引起的急性腎絲球腎炎或急性間質性腎炎等疾病時,可能會導致尿毒症的發生。此時透過積極治療原發病後可以緩解症狀,但通常不能完全恢復正常。但如果為慢性病程,則可能無法治癒。
急性腎絲球腎炎
此類情況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見於鏈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免疫反應,如溶血性鏈球菌A組感染造成急性鏈球菌感染相關性腎絲球腎炎。此外還有其他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也可以導致該類情況發生。當身體受到上述因素刺激時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補體成分,從而攻擊腎臟組織而致病。臨床表現以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為主,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乏力等症狀。對於此類情況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盤尼西林G等藥物。同時還需要遵醫囑應用利尿劑改善水腫的情況,比如呋塞米(Furosemide)等。另外還可以應用普賴鬆(Prednisone)等藥物控制發炎反應。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後,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好轉,但是通常不能夠徹底根治。
急性間質性腎炎
若由於病毒感染所致,如柯薩奇B3型病毒等,常累及雙側近端腎小管、遠端腎小管以及腎間質,表現為急性起病的非免疫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給予阿糖腺苷等抗病毒治療,多數預後良好,甚至可以達到治癒的目的。但對於伴嚴重併發症者,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情況,則預後較差,可能發展至終末期腎病,即尿毒症。
慢性病程
如果是因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反覆發作,最終導致腎臟功能逐漸傷害,形成慢性病變,進而進展到尿毒症階段。此時一般無法逆轉,只能長期堅持服用降壓藥、降糖藥或者保護腎臟的中成藥延緩病情進展,常用有纈沙坦(Valsartan)膠囊、益壓穩(Enalapril)、硝苯地平(Nifedipine)、金水寶膠囊等。
其他原因
部分患者是由於患有慢性腎盂腎炎、梗阻性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也有可能會誘發尿毒症的發生。其中慢性腎盂腎炎屬於比較常見的上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導致,包括大腸埃希菌、變形杆菌屬等。患病以後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燒、寒顫、頭痛、食慾減退等症狀。此時應選擇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例如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必要時還需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治療,比如經皮腎鏡碎石術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著涼,同時還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能夠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幫助身體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