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貧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腎臟功能衰竭後導致的促紅血球生成素降低、鐵缺乏、葉酸和維他命B12缺乏等原發因素所致。此外,也可能與繼發性因素有關。
尿毒症患者出現貧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腎臟功能衰竭後導致的促紅血球生成素降低、鐵缺乏、葉酸和維他命B12缺乏等原發因素所致。此外,也可能與繼發性因素有關。
原發因素
促紅血球生成素降低
腎功能衰竭時會產生毒素刺激身體產生發炎反應,在發炎因子作用下會使促紅血球生成素減少,而促紅血球生成素是調控骨髓造血的主要賀爾蒙之一,當其分泌減少時會導致紅血球合成不足,從而引起貧血的情況。
鐵缺乏
正常情況下肝臟儲存鐵足夠維持6-8周,每天產生的鐵可滿足身體對鐵的需求,但當肝細胞受損或膽道阻塞時,會出現鐵攝入不足的情況,若不及時補充就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3.葉酸和維他命B12缺乏:體內90%的葉酸在肝臟中代謝,其餘部分在腸道中被吸收,如果存在消化道失血或胃酸缺乏等情況,則會影響葉酸的利用和吸收而導致其缺乏。另外,維他命B12主要參與氨基酸甲基化過程,該過程需要葉酸協助才能進行,因此葉酸和維他命B12缺乏也會造成尿毒症貧血。
繼發因素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長期慢性消耗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可能會使身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並且因透析治療限制了體力活動,也易發生繼發性的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疾病,這些情況都會進一步加重貧血症狀。
針對上述原因引起的尿毒症貧血,可以給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或者口服藥物來改善貧血的症狀,必要時還需要透過輸注紅血球的方式進行治療。而對於繼發性因素所造成的貧血,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遵醫囑服用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補鐵藥改善貧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