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晚期肌酐清除率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的最終轉歸,此時患者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全部功能。而肌酐清除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兩小時內血漿中被濾出的肌酐量與腎小球濾過率之比值,正常參考範圍為50-149ml/min,因此當患者的肌酐清除率為尿毒症晚期時,則說明其腎功能已經出現衰竭。

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病的最終轉歸,此時患者腎臟功能嚴重受損或喪失全部功能。而肌酐清除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兩小時內血漿中被濾出的肌酐量與腎小球濾過率之比值,正常參考範圍為50-149ml/min,因此當患者的肌酐清除率為尿毒症晚期時,則說明其腎功能已經出現衰竭。

臨床上引起尿毒症的原因較多,如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原發性腎病發展至終末期,以及急性腎傷害治療無效等原因也可導致患者進入尿毒症階段。由於此時患者的腎功能已完全喪失,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無法排出可對身體各系統造成損害,常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症狀,並且隨著病情進展還可出現貧血、酸中毒等情況。

如果明確診斷為尿毒症後,需要及時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以延緩疾病進展,避免加重不適症狀。常用的口服藥物有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等利尿劑,透過增加排尿次數來促進體內多餘水分及代謝廢物排出。另外還可以遵醫囑使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等改善水電解質失衡的情況,從而改善身體不適症狀。若經以上方法效果不佳,則需考慮採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療,必要時可行腎臟移植術進行姑息治療。

除此之外,在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做好飲食護理,儘量保證低鹽、低脂、低鉀、低磷飲食,以免影響病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