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尿毒症病情的進展,可出現一系列併發症。通常情況下早期無明顯症狀,但隨時間推移,可逐漸加重而影響患者的生存品質及壽命。常見的有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貧血、營養不良、心腦血管疾病等。
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
低血鉀
由於腎臟是排洩鉀的主要途徑之一,當腎功能受損嚴重時,可導致大量鉀離子排出體外,從而引起低血鉀症的情況發生。臨床表現為四肢軟弱無力、腹脹、雙下肢水腫等。可透過口服或靜脈補充氯化鉀的方式進行治療,並注意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高磷血症
長期慢性透析會導致磷代謝障礙,造成體內蓄積過多磷並引發相關症狀。常見表現包括口周麻木、皮疹、生長緩慢等。日常生活中應限制含磷高的食物攝入如蛋黃、全穀類食品等,必要時需遵醫囑使用藥物降低磷的含量,比如乙酸鈣(Calcium)、磷能解錠(Sevelamer)等。
低鈣血症
主要是因為維生素D缺乏以及腸道吸收鈣減少所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痙攣、手足抽搐等症狀。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來緩解,比如牛奶、蝦皮等,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顆粒、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膠囊等補鈣產品。
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尿素(Urea)不能被身體有效利用,且持續從血液中清除氫離子而導致。常表現為呼吸深大、食慾不振、嗜睡等。一般可以透過調整飲食結構改善,例如少吃高蛋白食物,同時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量。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則需要配合醫生給予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進行改善。
貧血
由於紅血球生成減少或者丟失增多所致,常見症狀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輕度貧血者可透過食療的方法輔助調理,如適量食用動物肝臟、菠菜等。重度貧血者則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鐵劑、促紅血球生成素等藥物治療。
營養不良
由於蛋白質負氮平衡,使身體處於消耗狀態,進而導致體重下降、抵抗力減弱等情況發生。建議積極配合醫生透過飲食療法予以改善,如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同時還需保證各種微量元素的充分攝取。
心腦血管疾病
若未及時接受規範化的綜合治療,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栓塞等多種併發症。此時不僅會影響生命安全,還會對生活品質產生嚴重影響。因此一旦發現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處理,以免耽誤病情。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併發症以外,還可能存在其他可能性,比如繼發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對於存在原發病的患者,還需積極針對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