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月經停止的情況可能是由於懷孕引起的正常現象,也有可能是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等非懷孕原因導致的。建議及時就診明確具體病因,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懷孕
如果存在慢性腎衰竭不伴有尿蛋白者或有妊娠計劃的女性,在未採取有效避孕措施同房後可能會意外受孕。而尿毒症患者的腎臟功能已經嚴重受損,可影響到體內賀爾蒙分泌而導致月經推遲或閉經,因此需注意鑑別是否為早期妊娠反應。若確診為懷孕,則應遵醫囑定期產檢並應用保胎藥物治療。
非懷孕因素
疾病因素
如患有腦下垂體腫瘤、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症候群等內分泌失調性疾病時,也可因雌黃體素水平異常而引起上述症狀。另外,部分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免疫性疾病以及服用抗精神疾病藥(如穩舒眠(Chlorpromazine))、抗憂鬱藥(氟西汀(Fluoxetine)膠囊)等藥物的患者也可能因為身體免疫力降低、藥物副作用等原因而導致月經失調甚至停經。此時需要針對原發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月經也會逐漸恢復規律。
藥物因素
長期口服利福平(Rifampin)、Isoniazid(INH)等抗結核藥物的患者,可能因藥物對身體及生殖系統的不良刺激而引發噁心、嘔吐、掉髮、月經延遲等症狀,從而表現為上述情況。一般在遵照醫生指導規範用藥的情況下即可避免此情況發生,但若是必須繼續使用該類藥物則不可擅自減量或漏服、過期,以免造成嚴重的肝腎傷害。
除上述常見情況外,如果存在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等情況也可能誘發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導致月經周期改變。通常無需過於擔心,保持情緒舒暢、保證充足休息等後即可緩解。此外,還可能與子宮內膜炎、子宮頸癌等器質性疾病有關,故一旦發現應及時就醫診治。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有助於改善不適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