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腎功能嚴重傷害的終末期表現,如果患者出現明顯不適症狀或存在原發病,需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通常可採用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輔助判斷是否患有尿毒症。
體格檢查
貧血
由於腎臟可以產生促紅血球生成素,當慢性腎臟病進展至尿毒症時,促紅血球生成素減少導致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無力等症狀。
水腫和高血壓
由於尿毒症病人有明顯的水鈉瀦留,因此會出現顏面部及雙下肢水腫,同時伴有血壓升高。
營養不良
由於長期低蛋白血症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原因,可引起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從而進一步加重營養不良的情況。
其他情況
如精神萎靡、反應淡漠、嗜睡甚至昏迷等情況,部分尿毒症病人還可表現出心包炎、鈣化、纖維化等情況。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包括血常規、生化指標、免疫學檢查等,其中肌酐水平顯著增高且呈進行性升高的趨勢,提示可能為尿毒症。此外,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白血球計數會增加,並可見異形紅血球與幼粒細胞增多,網織紅血球也會相應增多。
尿液檢查
可見大量蛋白尿、尿糖陽性、尿膽汁含量異常等情況,也可幫助確診。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心動圖
用於評估左心室肥厚、擴大、腔靜脈擴張程度以及有無側支循環建立等,以指導治療並預測遠期預後。
胸部X光片
主要觀察有無心肺疾病體徵,有助於臨床鑑別診斷。
腹部彩色超音波
主要用於瞭解有無腹水、胸水、心包膜積水以及雙側腎動態顯影情況,也有助於臨床鑑別診斷。
其他檢查
對於懷疑或確診尿毒症的病人,需要完善CT、MRI等相關檢查,排除是否存在腫瘤佔位等因素影響。必要時還需行骨髓穿刺,以協助診斷繼發性尿毒症。
臨床上常透過以上幾種方式聯合檢查來確診尿毒症,一旦發現建議積極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或者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