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透過檢查明確原因後,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可以降低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臨床常見原因為慢性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原發病,以及急性發作期未及時治療、藥物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情況。
原發病
慢性腎絲球腎炎
部分患者由於感染病毒或免疫系統紊亂等原因引起慢性腎絲球腎炎,可逐漸發展為尿毒症。此時需要控制好病情進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普賴鬆(Prednisone)、阿魏酸哌嗪片等藥物治療。
糖尿病腎病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沒有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並且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從而誘發尿毒症的發生。這時需要配合醫生做5-氨基葡萄糖及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類藥物治療,嚴重者可能還需要進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急性發作期未及時治療
若存在急性的尿路阻塞或者有嚴重的外傷史,但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則會導致腎臟代謝異常,也會增加尿毒症的發生機率。針對這種情況,一般也需要積極配合醫生使用普賴鬆(Prednisone)、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藥物改善,必要時需考慮手術解除阻塞。
藥物因素
如果長期服用具有腎毒性藥物,如健大黴素(Gentamicin)、卡納黴素(Kanamycin)等抗生素,還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希樂葆(Celecoxib)等,也可造成腎傷害,加重原有腎臟疾病,進而引發尿毒症的情況。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濫用藥物,儘量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環境因素
某些職業或生活環境中所接觸的重金屬,比如鉛、汞等,均可導致身體中毒而累及腎臟,最終可能導致尿毒症。另外,生活在比較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會誘發尿毒症發生。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此病,則自身患該疾病的機率較大。此時應定期前往醫院複查,完善血常規、生化指標、肝膽彩色超音波等相關檢查,以便於瞭解情況。
此外,還可能是由高血壓性腎病、狼瘡腎炎等因素所致。平時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保養,減少高鉀食物攝入,適當運動鍛鍊加強免疫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