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各種晚期腎臟疾病的最終結局,此時患者的腎功能基本喪失,或嚴重減退。由於毒素在體內蓄積,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如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可導致患者出現尿少的情況。
原因
水鈉瀦留
由於毒素在體內蓄積,會導致血管擴張,使血流停滯,從而引起水鈉瀦留,造成心衰等情況發生,這時會限制到患者的出入量,包括攝入的液體和排出的液體,就會表現為尿少。
高鉀血症
如果存在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以及明顯的低血壓情況,則可能會進一步加重高鉀血症,而高鉀血症對心臟的影響較大,可以使心肌細胞壞死,抑制其收縮能力,也會限制出入量,因此會造成尿少的現象。
其他因素
若患者合併有肺部感染、壓瘡、營養不良等情況時,也可能影響身體正常運轉,進而使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尿液來排洩廢物與多餘的水分。
治療
控制飲食
建議給予患者低鹽優質蛋白飲食,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4g,並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入,如大豆類及其製品,同時要補充必需胺基酸,以動物蛋白為主,如瘦肉、牛肉、雞肉等,還要給予充足的熱量供應,如可以進食饅頭、米飯等主食。
藥物治療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利尿,或者使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改善酸中毒,還可以遵醫囑服用氯化鐵葉酸補充電解質,但需注意上述藥物均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血液清潔治療
對於病情較重者,比如出現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情況時,可能透過以上方法不能緩解症狀,此時則需要進行血液清潔治療,將體內的多餘鉀離子清除掉,改善酸鹼平衡失調,從而改善尿少的症狀。
腎臟移植手術
當經過積極有效的綜合治療後,仍沒有好轉跡象時,說明腎臟已經失去功能,必要時可透過腎臟移植手術治療,即從供者體內取出一個健康的腎臟植入受者體內,從而使受者的腎臟能夠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增加心血管負擔,不利於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