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昏迷不醒:原因與處理

分類: 壯世代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0.19
本文介紹了老年人昏迷不醒以及暈倒後昏迷不醒、虛弱無力這兩種情況。前者可能由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內分泌與代謝障礙、心血管疾病、重症急性感染、顱腦非感染性疾病、外源性中毒等原因引起,後者則多是由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因素所致。面對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確診。

老年人昏迷不醒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昏迷不醒的原因,可能與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內分泌與代謝障礙、心血管疾病、重症急性感染、顱腦非感染性疾病、外源性中毒等因引起腦細胞代謝紊亂,從而導致網狀結構功能損害和腦活動功能減退造成。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如低血鈉症、低氯性鹼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離子紊亂可干擾腦組織功能,還可影響心臟供血等,也會有此類現象出現;

內分泌與代謝障礙

如甲狀腺危象、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尿毒症、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糖尿病、低血糖等,可導致酸鹼失衡進而導致腦功能嚴重障礙,致使老年人出現上述異常表現;

心血管疾病

如重度休克、心律不整等,可直接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進而引發腦血流不足,尤其是發病後未及時救治,腦缺氧時間長容易導致此現象發生;

重症急性感染

如敗血症、肺炎、中毒型菌痢、傷寒、斑疹傷寒恙蟲病和顱腦感染包括腦炎腦膜腦炎、腦型瘧疾等,發炎可引發免疫異常、器官功能異常,進而造成此類情況;

顱腦非感染性疾病

如腦血管疾病,包括腦缺血、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腦血栓形成、高血壓腦病等或有腦佔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膿腫等,又或有顱腦傷害腦震盪、腦挫裂傷、外傷性顱內血腫、顱骨骨折等疾病,或是有癲癇等通常可引發腦組織傷害嚴重,會有昏迷表現;

外源性中毒

如安眠藥、有機磷殺蟲藥、氰化物、一氧化碳、酒精等中毒還有毒蛇咬傷,毒素可直接抑制器官、系統功能,進而引發上述症狀。此外,如果老年人發生物理性及缺氧性損害,如高溫中暑、中暑、觸電、高山症等,嚴重缺氧、應激刺激超出身體代償範圍,可能引發昏迷,尤其是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下降易出現此現象。

暈倒後昏迷不醒虛弱無力

暈倒後昏迷不醒、虛弱無力,可能是由於生理性原因導致的,如休息不足;還可見於心腦血管疾病、頸部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建議患者到大醫院就診,透過腦部CT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明確具體病因,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處理。

生理性原因

若患者長期熬夜,未能獲得充足的夜間睡眠,導致嚴重睡眠不足,或長時間處於蹲位突然站起,可能會導致出現心慌、渾身無力,甚至暈倒的症狀。通常情況下無需進行特殊治療,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即可。注意變換體位時應緩慢,避免由於體位變化過快而引起血壓波動,甚至暈倒。

病理性因素

1、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由於區域性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引起缺氧,導致心腦器官或區域性組織發生壞死,進而出現此種症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查明病因。若為心臟疾病導致的心源性暈厥,應以改善心律不整、積極治療器質性心臟病為主。若為腦源性暈厥,需採取對因治療,如短暫性腦缺血,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利血達(Ticopidine)等藥物進行治療;2、頸部疾病:頸部存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可以保持頭顱位置和頸椎平衡。若患者有頸椎病,頸部肌肉較為僵硬,可能會導致頭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甚至暈倒、昏迷不醒的情況。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擴血管的藥物,如硝化甘油(NTG)、硝普鈉(Sodium nitroprusside),或銀杏葉製劑進行治療,還可配合牽引療法、針灸治療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