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由於腎臟功能衰竭,導致體內代謝終末期的物質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這些物質在身體內蓄積可對身體產生損害,並且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等疾病。常見的原因包括免疫防御機制受損、菌群失調、營養不良以及治療影響這四個方面。
免疫防御機制受損
正常的免疫防御機制有皮膚黏膜屏障、吞噬細胞和殺菌性抗體三種。而尿毒症患者的上述三類防御機制均受到不同程度傷害或缺失,如皮膚黏膜屏障遭到破壞,無法阻擋病原微生物入侵;吞噬細胞數量減少或者活性降低,不能有效殺滅入侵致病菌;殺菌性抗體生成不足,不足以消滅侵入人體內的細菌。因此,以上三點共同造成尿毒症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出現各種感染性疾病。
菌群失調
長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飲食護理,食用被汙染的食物或者飲水,可能導致腸道內有害菌增多,引起菌群失調。此時若伴有腹瀉等症狀,則更幫助致病菌入侵繁殖,從而增加感染風險。
營養不良
尿毒症患者常因慢性消耗而導致營養不良,表現為消瘦、貧血、乏力等表現。同時,長期低蛋白血症也可能進一步加重蛋白質丟失,使白蛋白下降明顯,進而導致組織間隙水腫,嚴重時會出現腹水、胸膜滲出液等情況。此時身體狀況較差,抵抗力較弱,也更容易誘發感染。
治療影響
部分尿毒症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在此過程中可能會輸注抗凝藥物,比如肝素鈉(Heparin sodium)等。此外,還需使用血管通路保護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等。但這些藥物都有一定副作用,如肝素鈉(Heparin Sodium)會引起出血傾向,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引發胃腸道反應。另外,長期頻繁透析也會削弱患者的抵抗力,所以會增加感染機率。
綜上所述,尿毒症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鍛鍊,加強免疫力。一旦發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