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現消瘦、沒有胃口的原因較多,可能與代謝性酸中毒、營養不良、消化道出血等內源性疾病有關。此外,還可能是由於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鈉症或高鉀血症等原因導致。
內源性疾病
代謝性酸中毒
由於尿毒症患者的腎臟不能正常工作,體內多餘的無機磷蓄積在血液中,且無法排出體外而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此時為維持身體的酸鹼平衡,身體會代償性地增加碳酸氫鹽的排出,造成胃腸道蠕動減慢以及唾液分泌減少的情況,從而影響到食慾,並可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同時,由於胃酸大量丟失,所以會出現口臭、上腹部燒灼感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遵醫囑口服檸檬酸鉀(Potassium Citrate)+次碳酸鉍(Bismuth)保護胃腸黏膜,也可以服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來改善酸中毒。
營養不良
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存在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會影響食物的攝入量,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物質缺乏和吸收障礙,進而引起體重減輕的症狀。建議平時吃飯時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麵條、米粥等,避免暴飲暴食。
消化道出血
如果尿毒症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疾病,則更容易誘發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當消化道受到傷害後,會導致蛋白質、鐵質等成分流失,使人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從而進一步加重病情,甚至還會伴隨有嘔血、黑便等症狀。此時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止血處理,比如使用施他寧(Somatostatin)、奧曲肽(Octreotide)等藥物治療。
4.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由於尿毒症患者長期透析可能會抑制降鈣素的合成和分泌,從而使體內PTH濃度升高,容易刺激破骨細胞活性增強,導致大量骨鈣入血,最終會引起骨骼溶解,嚴重者還可形成纖維囊性骨炎。隨著病情發展,會使患者表現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皮膚瘙癢、肌力下降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味覺異常、吞咽困難及呼吸困難等現象。通常情況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 Sodium)、鈣穩(Raloxifene)等藥物進行改善。
低血鈉症或高鉀血症
若尿毒症患者未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治療,或者飲食不當,可能會因水分丟失過多、攝入不足等因素,導致電解質紊亂,出現上述情況。此時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補充生理食鹽水溶液,有助於緩解不適症狀。
繼發性疾病
另外,若患者本身就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結核病等原發病,也會因為甲狀腺素水平過高、消耗能量較大等原因,而導致上述表現。此時則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
對於尿毒症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安排三餐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進食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