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病情是否出現好轉,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患者僅存在輕度水腫、血壓升高或降低的情況,並且血肌酐水平逐漸下降至130μmol/L以下,則說明尿毒症已經得到緩解。
尿毒症患者病情是否出現好轉,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患者僅存在輕度水腫、血壓升高或降低的情況,並且血肌酐水平逐漸下降至130μmol/L以下,則說明尿毒症已經得到緩解。
臨床表現
食慾
若尿毒症患者在經過治療後食慾明顯增加,不再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時,通常提示疾病有所改善。
乏力症狀
由於尿毒症會引起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以及酸鹼平衡失調等情況發生,因此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症狀。當上述不適症狀減輕甚至消失時,可作為尿毒症好轉的指標之一。
心衰
部分尿毒症患者還會因為體內水鈉瀦留而引起心臟衰竭的現象發生,嚴重者還可能會伴隨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等症狀。但隨著疾病的恢復,此類不良反應也會逐漸消退。
貧血
若尿毒症患者在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治療後,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逐漸增多並保持穩定狀態,則表明腎臟功能已開始恢復正常運轉,此時也可作為尿毒症好轉的表現。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在進行血常規檢測時,若白血球計數、嗜中性球及淋巴細胞比值均處於正常範圍內則為良好現象,可能表示尿毒症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生化指標
包括血鉀、二氧化碳結合力、副甲狀腺賀爾蒙、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磷、鈣、鎂、氯、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專案,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即代表尿毒症有好轉的趨勢。
除此之外,還包括免疫學檢查、心臟超音波等。建議尿毒症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師透過以上各項檢查明確診斷後,給予針對性處理措施。必要時還可遵醫囑配合口服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呋塞米(Furosemide)、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