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常存在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營養不良、貧血等原發病表現,還可出現酸鹼失衡、高鉀血症、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併發症。可透過臨床症狀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原發病表現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由於腎臟可起到調節身體水分和電解質的作用,當病情發展到尿毒症狀(uremic syndrome)時,體內多餘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而蓄積於體內,可能導致水腫、血壓升高、食慾不振等症狀。此時需積極控制水分攝入,並根據實際情況補充鈉、鉀、鈣、磷等離子,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營養不良
長期慢性腎病或急性發作等原因導致的尿毒症,可能會影響身體消化功能而導致吸收障礙,從而引起消瘦、乏力、皮膚乾燥無彈性等情況。建議透過飲食調理改善不適,如適量食用雞蛋、牛奶、牛肉等食物為身體提供能量。
貧血
因紅血球生成減少或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耳鳴等現象。建議遵醫囑使用促紅素注射液、琥珀酸亞鐵(Ferrous Succinate)等藥物治療。
酸鹼失衡
尿毒症患者的血液pH值通常呈偏酸狀態,若未及時改善可能會累及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部位,甚至會引發昏迷的情況發生。因此需定期監測體內的酸鹼平衡情況並予以調整。
高鉀血症
該類患者往往伴有嚴重腹瀉、嘔吐等症狀,若未能及時處理則可能出現肌無力、心跳緩慢等高鉀血症反應。一旦確診應限制鉀鹽攝入並配合呋塞米(Furosemide)、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等利尿劑促進鉀排洩。
感染
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併發肺部、口腔等部位感染。日常應注意保持個人衛生清潔,勤洗手、勤消毒,必要時也可適當應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
心腦血管疾病
隨著病情進展,容易誘發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病變,甚至還會增加心衰、中風等風險。故應遵醫囑規範用藥,如氨氯地平(Amlodi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降壓藥,以維持血壓穩定。
併發症
部分尿毒症患者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低鎂血症、繼發性副甲狀腺荷爾蒙異常升高等問題,需完善血氣分析、甲狀腺功能檢測等專案幫助查明原因。而後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等藥物進行補救,同時注意合理安排三餐時間,保證營養均衡化。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