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為什麼引起尿毒症

分類: 泌尿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7
腎小球是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如果腎小球發生病變,則可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其他物質透過微血管壁時不會被破壞,但當各種原因使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受損或腎小管的重吸收、濃縮功能減退時,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可在體內積蓄過多而不能排出體外,從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

腎小球是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如果腎小球發生病變,則可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其他物質透過微血管壁時不會被破壞,但當各種原因使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受損或腎小管的重吸收、濃縮功能減退時,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可在體內積蓄過多而不能排出體外,從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

慢性發炎

如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等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腎小球半透膜通透性和超濾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大量蛋白質從尿液中漏出,造成低蛋白血症和水腫,長期如此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和心臟衰竭等症狀,最終發展為尿毒症。

免疫性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由於此類疾病的特徵之一就是自身抗體產生,若抗原持續存在並不斷刺激身體,就會導致腎臟損害,嚴重者甚至會引發瀰漫性腎小球硬化,最後形成尿毒症。

代謝異常

糖尿病、高血壓以及痛風等疾病,均有可能對腎小球產生傷害,因為這些疾病會使人體內的血糖、血壓、尿酸升高,而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因素均可加重腎臟負擔,導致腎小球逐漸萎縮,並進一步影響到腎功能,直至發展成尿毒症。

藥物因素

比如健大黴素(Gentamicin)、鏈黴素(Streptomycin)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還有磺胺類藥物等抗菌藥,以及阿斯匹靈(Aspirin)、吲哚美辛(Indometacin)等非甾體消炎藥,均有不同程度的腎毒性,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害腎小球,久而久之就可能發展成為尿毒症。

其他因素

如感染、暴飲暴食、肥胖、酗酒等多種因素,都有可能誘發急性或慢性腎絲球腎炎,如果不及時治療或者病情遷延不愈,也會逐步進展至尿毒症。

建議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注意休息,還應適當運動鍛鍊加強免疫力,以減少患病風險。此外,對於患有上述基礎疾病的患者而言,需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停用或加減劑量,以免因用藥不當而導致病情加重。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